【管理提升】无人机飞播技术赋能施工生态修复 | ||||||
| ||||||
为切实改善项目区域生态环境,加速光伏场区植被恢复进程,7月9日,工程局清水井光伏项目引入无人机飞播技术开展草籽精准播撒作业。 本次飞播作业严格遵循"牧光互补"原则,依托技术手段实现精准高效覆绿。飞播前,项目技术人员运用BIM三维模拟技术精确规划飞行路线,锁定光伏阵列间隙空地、场区边坡、进场道路两侧等重点区域,确保播撒全覆盖、无死角。同时,基于科学论证和实地调查,精选适应性强、根系发达、固土保水效果显著的黑麦草、车桑子等草籽,针对场区内不同区域特点进行差异化配置,实现"地表无裸露、水土无流失、植被高存活"的绿色循环,大大提升草原生产力和生态功能。无人机飞播技术有效克服了大型复杂光伏项目的地形限制,作业首日即高效完成播种面积500亩,播撒草籽2000斤,展现出远超传统人工方式的作业效率。整个1932.65亩的植被恢复任务计划在5-7天内完成。 “在清水井这样的大型复杂光伏项目中,无人机飞播的技术优势尤为突出。”项目副经理介绍道,“它能突破地形制约,实现大面积精准、快速覆绿,在有效遏制水土流失的同时,显著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成本,综合效益显著。” 此项技术的应用,是项目践行绿色发展理念、探索绿色施工新模式的关键举措。飞播作业完成后,项目团队将密切监测植被生长状况,并与自然恢复区域进行对比分析,严控质量标准,确保覆绿成效,守好工程建设生态关。 | ||||||
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