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京地铁11号线获评“南京市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” | |||||
| |||||
近日,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公布了2025年上半年南京市房屋市政工程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评选结果,由水电八局承建的南京地铁11号线土建3标6工区获评南京市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。 南京地铁11号线是贯穿江北新区南北走向的一条骨干线路,与多条地铁、城际轨道交通线路实现无缝衔接,被称为江北新主城轨道交通的“换乘王”。水电八局承建的土建3标六工区位于南京市江北新区,包含2站1区间,分别为明滨路站、明滨路站至柳洲东路站区间、柳洲东路站。 自开工以来,项目部始终秉持“安全第一、预防为主、综合治理”的方针,创新管理手段,全面落实标准化、精细化管理,打造安全文明施工标杆: 7S标准化管理。项目部实行7S标准化管理,严格执行“见物见框,见框见标识,见标识见管理”的工作标准,保持现场管理标准化、规范化、常态化,落实现场人、材、机的管理。坚持“工完、料净、场清”确保施工现场整洁有序,实行“定置管理”,所有物料、设备按标识定位摆放,大幅降低了安全隐患。 智慧工地建设。全面应用BIM技术、视频监控、环境监测等智能系统,实现施工全过程数字化管控。项目处于长江漫滩区,为效控制是基坑降水,采用智能化降水系统,实现水位自动监测与实时显示,自动调节降水强度,确保基坑安全。基坑钢支撑增设全支撑轴力伺服系统,其特点在于融合了数控液压技术、自动化监测技术和物联网技术,实时监控支撑轴力和基坑变形,能够根据基坑变形数据,调控支撑轴力,全方位控制基坑和保护对象的安全和变形。主体结构混凝土养护采用数字化智能喷淋养护系统,通过在混凝土结构表面安装温湿探头,利用物联网技术,根据温度和湿度监测数据,自动启闭喷淋系统,可实现无人化操作,保证混凝土的养护质量,规避了人工养护的操作风险。 网格全覆盖,织密安全管理“责任网”。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国资委部署要求,提升“穿透式”安全管理能力,全面推动“管生产必须管安全、不安全不生产”落到现场,夯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,施工现场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网络化管理。 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依托“网格吹哨、专人解决”机制,以网格员为“哨源”、项目整体联动为介质,构建了“安全有网、网中有格、格中定人、人负其责”的管理体系,打通了项目安全管理“最后一公里”,实现了“小事一格解决、大事一网联动”安全管理目标 。 科技创新引领安全管理。项目自开工以来,秉承“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”的原则,以“科技兴安”为方针,不断助力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,并取得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,其中获得专利证书9项,专利受理证书9项;申报工法12项,获得局工法5项;发表论文5篇。 此次荣誉的获得,既是对项目安全管理成效的肯定,也为后续工程建设树立了标杆。后续,南京地铁11号线项目部将继续深化安全文明施工管理,打造精品工程,为南京市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。 | |||||
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 |